公民对公共服务提供者绩效的态度是学术界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行为公共管理研究强调影响公民认知的心理偏差。最近,Petra van den Bekerom, Joris van der Voet和Johan Christensen三位学者,通过检验公民绩效评估中政治动机偏差和认知偏差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这场争论做出了新的贡献。论文发表在公共管理类顶级期刊JPART上面。
(文献来源:Bekerom, P. van. , Voet, J. van der. , & Christensen, J. . (2020). Are Citizens More Negative About Failing Service Delivery by Public Than Private Organizations? EvidenceFrom a Large-Scale Survey Experiment,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and Theory, online first: 1-22. doi:10.1093/jopart/muaa027).
研究背景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有关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在组织特征、管理和绩效方面的差异研究较为丰富(e.g., Brewer andBrewer 2011; Boyne 2002)。随着行为公共管理(BPA)研究的出现(Grimmelikhuijzen et al. 2017; Moynihan 2018),学者们的关注点从比较公共和私人组织的客观绩效转变为探讨公民的主观绩效(e.g., Andrews andVan de Walle 2013)。尽管有研究表明公共组织通常表现良好,但公民倾向于将公共组织与没有效率、不负责任以及浪费联系在一起(Marvel 2015a)。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公共管理学中最基础且易被忽视的问题:相较于私人组织,公民对公共组织失败的服务提供更消极吗?为什么?
行为公共管理(BPA)研究强调影响公民感知、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偏差。心理偏差是解释公共服务提供的绩效感知如何产生的关键,也是公民如何处理和回应绩效信息的关键。本文将BPA研究中关于公民为何对公共组织有负面看法这一问题所提出的机制分为两个“学派”,二者间没有联系。第一种学派在解释公众对公共组织的负面看法时强调“公共”方面。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民可能普遍倾向于认为公共服务供应商的表现比私人服务供应商差(Marvel 2015a)。第二个学派将公民对公共组织的负面看法与“信息”方面联系起来。例如,公共行政研究人员发现,负面绩效信息相较于正面信息更能影响公民的感知和满意度(James and Moseley2014),而且公民对负面框架绩效信息的反应可能更强烈(Olsen 2015a,2015b)。因此,本文通过结合以上两个学派,重点探讨这些偏见在多大程度上与公共部门有特殊关联。本文的核心理论观点是,负面绩效信息可能对公民关于公共组织的绩效感知更为重要,因为政治动机的推理过程可能会强化负面绩效信息(cf. Taber and Lodge2006)
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性的绩效效应取决于公民的先验信念。动机性推理理论认为,个人倾向于过分强调与其现有信念一致的信息,而不是公民之间共享的一般公共效应(Kunda 1990)。根据这一理论,个人的信息处理是由定向目标驱动的,而不是准确性目标(Taber and Lodge2006)。因此,动机性推理研究驳斥了公民对公共组织绩效的客观解释:“所有的推理都是有动机的”(Taber andLodge 2006, 756)。有关动机性推理的公共行政研究表明,公民的先验信念是他们解释实际绩效信息(Baekgaard andSerritzlew 2016)、服务满意度(Jilke 2018)、政策过程绩效(James and Van Ryzin2017)和经济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Bisgaard 2015)。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公共性对公民绩效感知的影响由公民对公共和私人服务提供偏好所决定
绩效信息使用与认知偏差
BPA研究中另一学派强调绩效信息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的出现,使绩效信息的衡量和使用成为了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Hood 1991)。。公民可以使用绩效信息来增加他们对服务提供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James 2011a; Jamesand John 2007)。然而,BPA研究认为,公民对绩效信息的解释并不是完全理性或客观的,而是被几种无意识的偏见所扭曲(Olsen 2013;Grimmelikhuijsen et al. 2017)。这些研究将重点放在认知偏差上,尤其是负面偏见(James and Mosely 2014; Jamesand John 2007; James 2011b; Boyne, James, John and Petrovsky 2009)。大多数研究都强调负效能是负面偏见的主要方面。负效能指“给定客观情况相等的负事件和正事件,负事件在主观上比其正事件更有效、更显著”。(Rozin and Royzman2001, 298)。因此,人们认为负面事件比同等规模的正面事件更具后果性(Rozin and Royzman 2001)。本文从上述讨论中得出了这样一种预期,即客观上不同的、具有可比性的正负信息可能会导致不对称反应。应用于公民对绩效信息的解释,本文期望负面绩效信息在公民中的负面反应比正面绩效信息引起的正面反应更强烈。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相对于中性绩效信息,负面绩效信息对公民服务绩效感知的负效应大于正面绩效信息的正向效应
综合:公民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失败服务更消极吗?
以上提出了公共性和绩效信息对绩效感知的影响的理论预期,以及这些关系固有的政治动机和认知偏差。为了推动发展,本文通过考察行为公共管理学派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它们联系起来。具体而言,本文认为负面绩效信息对公共组织的影响可能比私人组织更大。根据公共性对绩效感知的一般影响(Hvidman and Andersen2016; Marvel 2015a),假设公民普遍倾向于强调公共组织的负面信息,而不是私人组织的负面信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公共组织的负面绩效信息对绩效感知的负面影响大于私人组织
另一种观点认为,负面绩效信息对公共组织的放大效应不是普遍现象,而是动机性推理的结果。公民的定向目标推动了他们对负面绩效信息的处理(cf. Taber and Lodge2006, 756)。因此,当绩效信息与先前的信念不符时,公民可能会对信息的关注度降低,或者可能会试图诋毁和反驳这些信息。这种解释、偏好和回忆信息的倾向可以被称为“不确定偏见”(Taber and Lodge2006)。应用于对公共和私人服务提供商的绩效认知,当负面绩效信息与公民的组织偏好相对应时,负面绩效信息对公共组织的有害性大于私人组织。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Andrews, Rhys, and Steven Van de Walle. 2013.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citizens’ perceptions of local service efficiency,
responsiveness, equity and effectivenes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15 (5): 762–83.
Baekgaard, Martin, and Søren Serritzlew. 2016.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Motivated reasoning or
unbiased comprehens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6
(1): 73–82.
Mutz, Diana C. 2011. Population-based survey experiment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 Press.
Nielsen, Poul A., and Donald P. Moynihan. 2017. How do politicians attribute bureaucratic responsibility for performance?
Negativity bias and interest group advocacy.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7 (2): 269–83.
Van Ryzin, Gregg G. 2016. Evidence of an “end of history illusion”in the work motivations of public service professionals. Public Administration 94 (1): 263–75.
Vandenabeele, Wouter. 2008. Development of a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scale: Corroborating and extending Perry’s measurement instrument.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11 (1): 143–67.
Walker, Richard M., and Rhys Andrews. 2013. Local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 review of evidence.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5 (1): 101–33.